原標題:市水務局發布前三季度水環境區域補償情況 跨界斷面補償金同比減八成
一條河流若橫跨兩區,下游水質變差,上游區政府需為此“買單”。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,2020年前三季度水環境區域補償情況已完成核算,全市水環境區域補償金總額同比減少38%,其中跨界斷面補償金降幅最大,同比減少83%。
為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,健全激勵約束機制,本市自2015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《北京市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(試行)》,水環境區域補償包括跨界斷面補償和污水治理年度任務補償兩部分。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目前水務部門設置的監測斷面基本覆蓋全市主要河道的支、干流。根據補償辦法,如果本區發源的水流跨界斷面出境時水質不達標,或者上游來水經過本區出境時水質變差,其濃度相對于該斷面水質考核標準,每變差1個水質功能類別,都要按照每斷面每月30萬元的標準補償下游區。
當跨界斷面出境污染物濃度小于或等于入境斷面該種污染物濃度,但未達到該斷面水質考核標準時,其濃度相對于該斷面水質考核標準每變差1個水質功能類別,補償金標準為每月15萬元。經核算,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各區應繳納水環境區域補償金總額為20653萬元,較上年減少12741萬元,同比減少38%。其中,跨界斷面補償金為2002萬元,較上年減少9510萬元,同比減少83%;污水治理年度任務補償金為18651萬元,較上年減少3231萬元,同比減少15%。
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各區應繳納跨界斷面補償金2002萬元,其中,上游區補償給下游區349萬元,市級統籌1653萬元。從收支凈值來看,朝陽、豐臺、通州、順義、大興、延慶6個區凈繳納補償金;房山、昌平、懷柔、密云4個區凈獲得補償金;東城、西城、海淀、石景山、門頭溝、平谷6個區既不繳納也不獲得補償金。
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水環境區域補償金下降,與市水務局和各區共同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密不可分。近年來,本市通過黑臭水體治理、截污治污、清淤疏浚、生態修復等措施,使得部分跨界斷面水質明顯變好。(葉曉彥)